媒体报导
照窯薪传瞳与铜 再现宋钧瓷工艺

NOWnews – 2014年6月6日 下午10:50
记者郭政隆/嘉义报导
嘉义市交趾陶馆特展区在6月6日到8月3日,莅临,邀请杨春生/杨净父子的「照窯薪传-瞳与铜 天目茶碗和钧瓷」特展展出;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「钧窑」以及因「斗茶」闻名的「天目茶碗」,是中国宋代陶瓷艺术的精华,历千年而不衰,照窯杨春生,师法宋代陶瓷工艺,浸淫陶艺世界三十余年,对于钧瓷和天目茶碗的创作,投入极大的热情,1996年更以铜釉盖罐获台湾陶艺大展优选奖,鲜少展出的杨春生,第一次巡回各地公开展览,也是儿子杨净出道首展。
杨净,从小即显露高度的艺术天分,没想过要继承衣钵的他,自2011年决定投入陶艺创作以后,承父训遵循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,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」的理念,努力至今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新生代出色的工艺师了。
杨春生父子二人长期投入这项传统工艺的研究,1988年创立「照窯」,杨春生表示,天目茶碗内的底部色彩神似人的瞳孔,而钧瓷以氧化铜发色,所以将展览以「瞳与铜」为题,展出他长年研究的成果,展出作品以近年创作品为主。其中「钧瓷」在还原气氛中,烧成铜红和青中带红等多种线条,呈现肌理变化丰富的釉彩;而原为宋代民间流行的饮茶茶具「天目茶碗」,则以氧化铁为发色剂,也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,黑褐色釉面上聚集银色、棕色等大小不同的各色结晶斑点,这种天目结晶釉,在十一、十二世纪时已是人类文明史上极高的工艺成就。
6日上午,杨春生父子于展场以一件「油滴天目茶碗」赠送予文化局收藏,感谢此次在嘉义市展览所结下的善缘,文化局副局长房婧如则引述宋人曾以「鹰爪新茶蟹眼汤,松风鸣雪兔毫霜」来形容天目茶碗的美丽,钧瓷更被誉为「中国之瑰宝」,尤其陶艺家杨春生钻研「油滴天目」,研发出多种油滴结晶釉和铜红铜绿釉,令人惊艳。
记者郭政隆/嘉义报导
嘉义市交趾陶馆特展区在6月6日到8月3日,莅临,邀请杨春生/杨净父子的「照窯薪传-瞳与铜 天目茶碗和钧瓷」特展展出;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「钧窑」以及因「斗茶」闻名的「天目茶碗」,是中国宋代陶瓷艺术的精华,历千年而不衰,照窯杨春生,师法宋代陶瓷工艺,浸淫陶艺世界三十余年,对于钧瓷和天目茶碗的创作,投入极大的热情,1996年更以铜釉盖罐获台湾陶艺大展优选奖,鲜少展出的杨春生,第一次巡回各地公开展览,也是儿子杨净出道首展。
杨净,从小即显露高度的艺术天分,没想过要继承衣钵的他,自2011年决定投入陶艺创作以后,承父训遵循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,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」的理念,努力至今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新生代出色的工艺师了。
杨春生父子二人长期投入这项传统工艺的研究,1988年创立「照窯」,杨春生表示,天目茶碗内的底部色彩神似人的瞳孔,而钧瓷以氧化铜发色,所以将展览以「瞳与铜」为题,展出他长年研究的成果,展出作品以近年创作品为主。其中「钧瓷」在还原气氛中,烧成铜红和青中带红等多种线条,呈现肌理变化丰富的釉彩;而原为宋代民间流行的饮茶茶具「天目茶碗」,则以氧化铁为发色剂,也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,黑褐色釉面上聚集银色、棕色等大小不同的各色结晶斑点,这种天目结晶釉,在十一、十二世纪时已是人类文明史上极高的工艺成就。
6日上午,杨春生父子于展场以一件「油滴天目茶碗」赠送予文化局收藏,感谢此次在嘉义市展览所结下的善缘,文化局副局长房婧如则引述宋人曾以「鹰爪新茶蟹眼汤,松风鸣雪兔毫霜」来形容天目茶碗的美丽,钧瓷更被誉为「中国之瑰宝」,尤其陶艺家杨春生钻研「油滴天目」,研发出多种油滴结晶釉和铜红铜绿釉,令人惊艳。